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网站!
所内新闻
首页 > 所内动态 >所内新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三位专家受邀在我院做学术报告,助力2018
作者:柯学2018年01月18日点击数:11348
   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野生稻团队邀请,院科研处和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精心组织安排,三位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程祝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毛龙)于2018年1月15日在院机关办公楼会议室为我院广大科技人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国际合作处陶大云处长主持,我院戴陆园副院长亲临现场全程聆听了报告。参加人员还包括我院生物所、粮作所、经作所、花卉所等研究所,以及云南农业大学的科技人员共计200多人。

    钱前研究员是我国水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以“中国超级稻遗传基础及其分子设计”为题,介绍了中国发展超级稻育种的意义及必要性、国家立项支持的历史背景、超级稻的认定要素,重点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工作从近等基因系和高密度基因型的获取、超级稻的理想株型模型、分子辅助设计、分子改良、关键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多基因聚合、新型超级稻的育种策略、团队所育成的多个超级稻品种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钱前研究员还对我院科研处在国家基因的申报、组织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大加赞赏,同时分享了国家基金申报方面的宝贵经验。整个报告既有宏观思维又有具体技术细节,让观众受益非浅,特别为我院从事水稻育种研究的科技人员指明了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方向。

    程祝宽研究员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先传授了NSFC申报书撰写经验,特别是把摘要和研究背景介绍部分的重要性提到很高的高度,并详细介绍了二者的写法技巧。之后以“减数分裂偶线期的初步认识”做学术报告。其研究团队准确报道了偶线期染色体形态特征。对偶线期发生的重要事件(DSB末端加工、配对起始与同源搜寻、联会复合体组装)利用先进的双抗体技术进行了检测识别。对偶线期染色体形态建成的调控机制(端粒花束结构的形成、偶线期染色体聚集)进行了深入研究。让我们明白了偶线期染色体形态建成的重要性:端粒花束结构的形成是让每个染色体顺利找到其同源末端,并介导同源染色体配对;偶线期染色体聚集是让配对的染色体末端完成整条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和重组。报告让全体科技人员感受到基础研究工作的意义和魅力所在。

    毛龙研究员以“成花素基因FT的转录后调控新机制”为题,分享了利用二穗短柄草从成花素基因FT2的可变剪切角度揭示的一个新成花素基因转录后调控的分子机制。团队研究发现在短柄草生长早期,FT2成花素基因通过可变剪切方式编码一个干扰型蛋白,阻止正常开花蛋白复合体发挥作用,当短柄草进入开花期时,功能型蛋白的转录本表达开始加速,超过干扰蛋白转录本的表达量,从而保证短柄草正常开花。此研究对麦类等相关作物抽穗期的调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工作是该团队通过大量小分子RNA生物信息数据挖掘,继前期发现一个微RNA(miR5200)通过切割成花素基因FT1影响短柄草开花机理的基础上(Plant Cell,2013),在作物开花时间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又一重要进展。报告对于如何跳出现有理论束缚,在科研工作中抓住关键点以取得重大突破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报告会反响强烈,现场交流互动热烈,三位专家认真对大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大家一致希望今后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院科研处能多组织此类学术报告。(审核人:程在全) 

专家简介:

    钱前:男,1962年3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89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研究,在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遗传群体构建、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等领域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获得浙江省特级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等称号,2项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资助。在Nature Genetics、PNA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新品种8个,获发明专利30余项,主编专著3本。

    程祝宽: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创新研究组组长。2002年12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863”及“973”等多项课题。研究方向为植物减数分裂过程的遗传控制,长期从事水稻分子细胞遗传研究,育成水稻成套初级三体、端三体、次级三体等系列非整倍体材料,其中端三体是所有真核生物类型中获得的唯一成套端三体。完成水稻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降低水稻秸秆木质素的含量提供了可能。在Science、Nature、PNAS、Plant Cell、Cell Research、Plant Journal、Molecular Plant等国际顶尖期刊和专业主流期刊上发表近百篇专业论文。现任Chromosome Research、《科学通报》等杂志编委。

    毛龙: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作物分子与基因设计中心副主任。国家自然基金海外青年基金(杰青B类)获得者(2002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5年)。曾参加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而获美国农业部集体荣誉奖(2004年)。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成员。“十五”以来我国小麦功能基因组项目主要负责人。我国小麦二倍体亲本D基因组测序计划主要负责人之一,为我国小麦基因组测序做出重要贡献。在Nature , 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Cell Research , Genome Res等国际顶尖和主流杂志发表学术文章多篇。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5项。


钱前研究员做报告


程祝宽研究员做报告


毛龙研究员做报告


交流互动

微信二维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滇ICP备130007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