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网站!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首席专家王全辉一行到GEF项目云南示范点调研指导工作
作者:张斐斐2022年08月27日点击数:7506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学习宣传并强化COP1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主旨思想,逐渐通过农业农村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环境基金共同资助的“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以下简称“GEF项目”)等,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2022年8月25日,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王全辉首席专家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杨庆文研究员、GEF项目国家项目办官员黄洁,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薛仁风研究员,农民日报主任编辑张凤云、CCTV制片人马红和导演陈大为一行7人到GEF项目云南区项目示范点元江县羊街乡坝木村进行实地调研并指导工作。

云南哈尼稻作梯田是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其自然地理特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水资源、哈尼梯田文化与旅游等方面均值得关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商业化改良水稻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以及地方品种相关政策、措施、激励机制的相对缺乏,使得许多宝贵的地方古老品种基因资源因此逐渐丧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作为GEF项目承担单位之一,加强了对哈尼古老水稻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他们以云南元江县古老水稻地方品种的蚂蚱谷和红河紫谷为研究对象,从品种资源保护、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开发利用等角度综合研究,以期增加地方品种市场附加值,促进地方品种多样性主流化,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民生计。  

上午,为表示对调研专家团队的真挚感谢之情,项目示范点元江县羊街乡坝木村的众多水稻种植户自发的穿上民族服装,在示范区梯田间跳起了优美的哈尼棕扇舞(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峰峦叠嶂连天漫,玉带飘飘舞丽裳”,稻田间金浪滚滚、田埂上人头攒动,真正呈现了一幅人与历史的相互交映、鲜活对话的热烈场面,也进一步展现了哈尼族先民迁徙和梯田农耕稻作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沉淀,也充分诠释了当代哈尼族幸福的生活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专家和领导们瞬间被农户的热情所感染,也随之起舞,一下子就拉近了专家及领导和农户的距离。

接着,项目负责人杨雅云研究员向各位专家和领导介绍了云南区项目今年水稻地方品种的示范种植概况,听取完情况介绍后,专家及领导一行在云南及周边作物种质资源评价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戴陆园研究员、玉溪市和元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了项目示范点的水稻种植及生长情况。云南团队在项目示范区展示了精准定量栽培技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通过试验示范将对蚂蚱谷和红河紫谷的产量、品质等相关性状进行品种技术方面进行综合提升,增加其绿色生态环保的产品价值。

随后,王全辉首席一行来到坝木村村委会与地方品种种植户进行访谈,详细询问当地村民对水稻地方品种种植原因、意愿、收益等情况,了解哈尼族人对水稻地方品种的保护的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下午,调研专家团队与云南区项目相关方在元江县农业农村局举行了项目交流研讨会,会议由王全辉首席专家主持。研讨会上,杨雅云研究员向与会专家汇报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承担的 “云南省重要地方品种评估咨询服务”和“云南省水稻地方品种保护利用示范”两个项目的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王全辉首席高度肯定了我院的工作进展,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省农科院应通过项目帮助当地农民按照当地稻作节律合理规划全年种养计划、通过提纯复壮,帮助农民提升水稻地方品种单产从而提高农民种地方稻的收益;二是省级团队应与玉溪市元江县各级部门紧密合作,制定有效的产品营销计划,打通梯田稻米营销的本地和省外市场;三是积极推进各方合作,加速元江哈尼梯田稻米从“梯田”到“餐桌”的过程,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杨庆文研究员强调云南区项目相关方尽快成立省级项目指导委员会及省级农业生物多样性协调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并希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宣传与贯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环境保护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

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玉溪市农业农村局、玉溪市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工作站、元江县人民政府、元江县农业农村局、羊街乡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和座谈。(审核人:陈佳)


向专家介绍示范区种植概况


田间实地考察


农民访谈


项目交流研讨会

微信二维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滇ICP备13000754号-1